警惕侵害闭店消费行为消费会益中国者协职业者合法权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任震宇)今年以来,中国者协早教、消费健身等预付式消费领域出现的警害消合法“职业闭店人”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9月9日,惕职中国消费者协会揭露“职业闭店人”的业闭惯用套路,呼吁警惕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店行
中消协指出,为侵“职业闭店人”是权益指专门为经营不善尤其是采取预付费经营模式的经营者策划闭店方案、实施闭店行为,中国者协并处理经营者遗留维权纠纷的消费群体。“职业闭店人”的警害消合法一般操作是,在明知经营不善即将关门的惕职情况下,联合经营者开展低价促销充值,业闭吸收更多预付资金并挪用转移;再将原来的店行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其他没有实际偿债能力的人,使原法定代表人“套现走人”,为侵脱离原法律关系;最后,一夜之间关门歇业,原经营者失联不见,由职业闭店人接手消费投诉、各类诉讼等事项。职业闭店行为多发生在预付式消费领域,目的是帮助经营者套走预付消费资金,逃避法律责任,降低向消费者承担责任的成本和风险。
为防范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中消协提醒消费者,预付式消费需谨慎决定、量力而行。消费前,建议消费者面对促销尤其是预付式消费促销保持理性,先评估真实消费意愿和实际消费能力,再结合商家信誉、商品服务质量等信息货比三家,谨慎决定,不要因贪图优惠而冲动消费。
在进行预付式消费时,务必签署书面合同。消费中,建议消费者要求经营者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提供书面合同,仔细审阅商品服务的具体内容、价款费用、预付款退还方式、违约责任等合同核心条款,尽量避免一次性大额充值,妥善留存发票、收据、与经营者沟通记录等凭证。
如果遇到闭店操作,要先留证再投诉。消费后,如果发现商家停业、关门、跑路、失联并且具有职业闭店行为特征,建议消费者收集相关证据,向消费者组织或者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如果遭遇商家闭店前恶意促销圈钱涉嫌诈骗,建议消费者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必要时,消费者还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责任编辑:温馨宁
相关阅读
- 宿州:做足旅游文章 激发春日旅游新活力
- 摩根大通1周卖掉11.3吨黄金 金库仓位骤降41%
- 个人境外投资怎么玩 个人海外直投细则未明确
- 八成海归月薪不过万 过半青睐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 春节期间我市智慧停车项目免费
- 对付老赖有新招:不还钱 支付宝里扣
- 第二届金融服务品牌评选盛大启幕
- 黄金价格跌破1200美元 白银重挫至逾四年半最低
- 百亿水利工程——华阳河蓄滞洪区工程建设持续推进 宿松新闻网
- 30余城公积金政策密集松绑 楼市回暖有望加速
- 报告显示男女薪酬差距在世界各地根深蒂固
- 福建三家上市公司推出员工持股
- 洛阳钼业一季度净利大涨90%,高层人事大换血引关注
- 中法德争夺中东3000亿美元铁路市场 日本几无存在感
- 华谊兄弟定增融资36亿元 “三马”同时入股
- 明年楼市政策将定调 刺激需求料成主线
- 北京:“致敬先烈仰望崇高”少先队员为英烈站岗活动举办
- 日本东丽碳纤维获波音86亿美元大单
- 澳大利亚向中国30岁以下年轻人开放打工度假签证
- 世界最长铁路线连接中欧 圣诞礼物换“洋年货”